因盐而生、因盐而兴的新场古镇,早在唐代就开始了盐业生产生活。“煮海熬波”的场景,曾是新场的骄傲。如今,怎样用生动的方式让大家对那段璀璨的历史有更多解读?近日,在新场古镇开启的《熬波人·三重浪》艺术展,成为一次全新的探索。
展览由浦开集团新场古镇公司主办,位于新场大街77号,约120平方米的空间内,不同的场景结合现代元素,对新场“盐文化”进行了独具一格的解读。策展人、入版社工作室主理人成亮说:“700年前,新场古镇的盐工们用汗水绘就《熬波图》,记录煮海为盐的艰辛;700年后,我们借‘煮海’,以艺术手法解读‘熬’的哲学。”
成亮介绍,《熬波人·三重浪》以元代《熬波图》为灵感内核,通过现代版画、沉浸影像、人物打卡等,延展古时候盐工们的劳作和情绪,将人的情感世界解构为三层“浪涌”。第一重,是爱情之浪——从古时的相守誓言到现代的情感联结,探讨爱的永恒与变迁;第二重,是亲情之浪——盐工与家人的牵挂与离别,映照当代人的家庭羁绊与温暖;第三重,则是共情之浪——跨越时空,与千年前的盐工产生情感共鸣,理解彼此的艰辛和坚持。
在这里,“熬”不仅仅是古代盐工们制盐的方式,更被解读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感受。于是,在展厅入口处,成亮专门设置了一个区域,供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亲手制作纸叶子,放置在悬墙的架子上。“我们把这些叶子称为‘熬叶’,取‘熬夜’的谐音,让大家放下‘熬夜’,放松紧绷的心弦。”
“爱情之浪”展区,有一个个手捧爱心的盐工;“亲情之浪”展区,有大至触及屋顶的、身背孩子的盐工……每一个人物造型,以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趣味,通过对古代劳动者形象的艺术再创作,建立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机制。
“我们希望将新场盐文化的内涵进行延展。”成亮说,“通过爱情、亲情、共情的三重浪,让情感的负重、劳动的哲思、自我的重构层层递进,亲身体验‘熬’的重量与温度。”
观展的市民游客,不仅能够在展厅内拍照打卡,还能体验影像互动、版画手作等,印出专属于自己的“熬波图”,购买包括“新场十景”版画在内的各类文创产品。前来新场古镇游玩的陈女士告诉记者,“之前听说新场有盐文化,但没想到还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来,感觉很生动。”
而为了让更多进入古镇的市民游客方便观展,本次展览不仅每天都开到晚上8点30分,还专门在不远处的室外微空间打造了一个“盐晶光庭”光影装置,用象征海洋的蓝色、象征阳光的橙色和象征盐晶的白色,将板材以榫卯结构插接组合,寓意古代新场“煮海熬波”的历史。装置的中央透景部分以柔和曲线笔画拆解新场的“新”字,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独特的色彩观感。
据悉,该艺术展将持续至8月20日。“我们希望通过亲情、爱情、共情三重浪,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重量与温度,告诉每一个人,无论是古代盐工还是现代人,情感的纽带从未改变。”
启泰网配资-启泰网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-股票配资开户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